
气承式充气膜结构中风机选型的核心原则
一、风机选型的基本依据
1. 送风量(风量)确定
风机的最小送风量应满足以下三者中的最大值:
条件 说明
------ ------
① 补偿漏气量 膜结构存在不可避免的缝隙、门缝、材料微孔等,需持续补气维持内压。漏气量可通过气密性测试或经验公式估算(如按体积的0.5~2次/小时换气率)。
② 满足新风换气要求 若内部有人长期停留(如体育馆、展厅),需满足《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》(GB 50736)等标准规定的最小新风量(如每人≥30 m³/h)。此时新风量可能远大于漏气量。
③ 应急避难工况下的保压能力 当紧急疏散开启多个出口(如应急门全开),短时间内漏气剧增。风机必须能在规定避难时间(如10~30分钟)内维持膜面不下塌至危险高度(通常要求不低于2.0 m)。此工况下所需风量最大,常作为极端校核条件。
风机额定风量 ≥ max(漏气量, 新风量, 避难工况所需风量)
2. 静压(全压)确定
风机需克服以下系统阻力以维持设定内压(通常为200–500 Pa):
管道沿程阻力(风管长度、弯头、变径等)
局部阻力(风阀、过滤器、消声器、布风口等)
膜结构内部流场阻力(气流分布均匀性影响)
设定内压值本身(即风机出口需提供的净正压)
关键点:
风机的静压 = 系统总阻力 + 设定内压
例如:若系统阻力为150 Pa,设定内压为300 Pa,则风机需提供至少 450 Pa 静压。
二、风机选型方法:风机性能曲线与系统曲线交点
1. 绘制系统阻力曲线(System Curve)
表达式:ΔP=K⋅Q .Q
其中Q 为风量,K为系统阻力系数(由管道、阀门等决定)。
曲线起点为设定内压(即使Q=0,也需维持该压力)。
2. 叠加风机性能曲线(Fan Curve)
选择风机型号后,将其风量–静压曲线与系统曲线叠加。
工作点 = 两曲线交点 → 此点的风量和压力即为实际运行工况。
⚠️ 注意:
工作点应位于风机高效区(通常为额定风量的70%~100%);
避免在喘振区或低效区运行;
考虑高原、高温等环境对风机性能的修正。
三、冗余与安全设计
双风机配置:一用一备,自动切换;
变频控制:根据实时压力动态调节转速,节能且稳定;
应急电源:确保市电中断后仍能维持关键时段供风;
多级报警:欠压、超压、风机故障、断电等分级预警。
四、规范与标准参考
《气承式膜结构技术规程》(CECS 355:2013)
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》(GB 50016)——关于避难时间与出口要求
《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》(GB 50736)——新风量标准
ASCE/SEI 55-22(美国充气结构标准)
上一篇:充气膜结构的充气设备
下一篇:没有了!